首页» 交流合作» 适应新的形势 加快民间国际合作的进程

适应新的形势 加快民间国际合作的进程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国际合作局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5-01-17【字体:

【摘要】|适应新的形势 加快民间国际合作的进程|

2005年元月15日,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圆满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博士,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王红谊,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章力建博士,中国农业科技交流协会的常务理事、各省市农业科学院(校)的领导及有关研究所的领导。
翟虎渠理事长主持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会议增补和更换了部分副理事长和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梁劬同志做了交流协会两年来的工作总结。两年以来,在民政部和院党组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协会按照民政部和院领导的要求和协会章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转变职能、调整思路、理顺关系、开拓业务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 自2003年以来,在院党组和局领导的支持和领导下,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对外交流工作日趋活跃,交流协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紧紧围绕我院“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利用国内不同的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际交流活动,扩大了对外交流的规模和层次。协会配合国际合作局,分别在宁夏和西藏组织召开了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农业科学院外事系统协作网会议;西藏的全国农业科学院外事系统协作会议是在全国农业科学院系统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和机遇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受到了上级有关部委的领导、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和各有关院所领导的高度重视。25个省院的院领导出席了会议,这是协作网成立十年来参加会议代表最多、层次最高的一次会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武继烈先生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翟虎渠院长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详细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和农业科技合作的发展趋势,对农业科学院系统的国际合作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
二、 发展了20多个团体会员单位,这对进一步加强全国农科院、农业大学之间的紧密协作,为协会真正成为全国农科院系统的外事、外经工作的平台奠定了基础。通过交流协会这个平台,将为全国各省市农业科研院所的国际合作提供有利的条件,促进农业科研战线外事外经工作经验交流、信息共享、外事管理工作培训、跨院所国际合作项目的协调、开展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战略研究等。
三、 配合国际合作局和有关研究所成功申请、举办了三个国际研讨班:“动物重要疫病诊断与检疫技术国际培训班”、“现代设施栽培技术培训班”、“农村发展研修班”。通过举办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将我院乃至全国各省院的成熟的、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研成果及技术向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学员宣传,以扩大我国农业科研在国际上的声望和影响,受到良好的效果。
四、 协会参与国际合作局组织召开了“全院外事工作会议”、“白色农业国际会议”、“国际植保大会”、“国际小麦品质研讨会”、“外源生物入侵防治战略国际研讨会”、中美“农业科技—现在与未来”国际研讨会等大小型会议10 多次。
五、 两年来,协会通过国内不同渠道,接待了英国、美国、亚洲等15个民间农业代表团组,这些代表团大部分是来自亚洲,代表团的成员有农业协会会员、农场主、以及农业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在接待交流期间,我们针对不同团组的情况,介绍了协会的宗旨、性质、机构组成情况、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研发、推广情况,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及有关协作网成员单位的情况。
六、 配合国际合作局为全院科技人员办理护照和有关出国手续近100批,180人次。
七、 拓展与国内有关部委交流协会的合作,积极申报和参与举办农业行业的对外交流培训班等(其中包括国家科技部、外专局、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等委托举办的培训班)
八、 承担了建立全国农业系统的国际合作项目数据库的征集工作等。
梁劬秘书长系统的总结了两年来交流协会的工作和成绩,并提出交流协会将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加强交流协会自身建设的同时,配合中国农科院积极构建全国农业科研院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积极为成员单位提供信息、合作渠道、外事服务等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工作,努力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1. 积极参与创建全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协作平台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强国内农科院、农业大学之间协作的重要性已经日趋明显。尤其是近年来,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构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国际合作也从以政府间合作为主的合作,向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民间等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合作转变。这些年来“全国农科院系统外事协作网”运作良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实践证明,这种协作网已经成为我们院校协作的雏形。我们应当在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创建全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交流协会应当积极配合中国农科院,为构建全国农科院系统的外事、外经工作协作平台做出积极的贡献。
多年来,我国农业科研院所的工作基本上处于一院一家、各自为战的分散状况,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工作也不例外,由此产生了资源浪费、重复引进、多头合作等诸多弊端。通过全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建设,我们不仅可以改变这些弊端和局限性,而且还可建立院所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协调机制,集成资源,形成合力,提高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总体水平和整体效益。交流协会作为民间团体理应在平台建设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并做出相应的贡献。
2. 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成果与技术的民间交流和合作
充分利用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这个民间渠道,与国外的民间组织、私营机构、基金会等开展广泛合作与交流,积极组织民间科学技术交流和学术活动,如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和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等,与此同时,将国内农科院校成熟的、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国内成果及技术展示给国外,并伺机推向国际市场。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与亚洲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盟成员国的合作,努力实现双赢的目标。交流协会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真正起到牵线搭桥和信息服务等促进作用。在今年的适当时候,交流协会应组建自己的互联网站,不断将国外的有关信息反馈给国内合作单位,从而使协会在中外农业科技界真正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作用。
3. 发挥优势积极组织国际农业培训活动
充分发挥交流协会所具有的人才优势以及依托单位的有利条件,通过国外的民间渠道以及民间国际组织为发展中国家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有关部委逐年增加为发展中国家举办培训班的资金投入,国际组织也在积极寻求开展南南合作,交流协会可以利用民间性质积极争取并主动承办各类培训班。在兄弟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培训内容可以覆盖农业科研的各个领域,包括科研管理、产业化技术、推广技术等等。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组织有关发达国家的农户到中国农村和科研单位进行技术观光,从而加强我国农业科研领域的对外宣传,扩大国际影响。反过来,也势必促进我们农业科技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4. 逐渐加大“走出去”的力度,促进科技信息的传播和技术推广
利用交流协会的民间性质,可以与外国企业、公司及有关民间组织进行广泛接触和合作,广泛开展信息交流,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农业经济、市场信息,采取网站宣传和电子刊物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向会员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并加大对外宣传和交流的力度。与此同时,对具有产业化和市场前景的国外新技术或者已经引进的成果,协会将积极寻找民间合作伙伴,吸收和利用外国公司或企业的资金,进行引进、中试和开发,并消化、吸收,使其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中心还可以承担政府的行业推广业务,协助政府推广应用新的生产技术。
最后,翟虎渠理事长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首先肯定了协会在过去两年里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初步成绩。同时强调协会必须本着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强化沟通、交流的功能,努力为全国兄弟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服务。交流协会的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竭诚为全国兄弟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以及我院的科研服务。交流协会要加强与各省市农科院所的交流和协作,整合资源,加大横向联合和宏观协同的力度。交流协会要在全国农业科学院外事系统协作网的工作基础上,和各兄弟单位共同谋划全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方略,共同构建全国农科院所的国际合作大平台。同时希望各位理事、专家、学者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用你们的学识、你们在国际上的威望及影响,广交合作伙伴,充分利用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这个渠道,与国外的民间组织、私营机构、基金会等团体,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使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能够发挥政府官方机构难以发挥的特长,真正地起到拾遗补漏的作用,从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标。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