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流合作» [新华社]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加快推广

[新华社]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加快推广

文章来源:新华社作者: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3-11-15【字体:

三亚水稻国家公园里稻浪翻腾,稻谷飘香。11月14日,参加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的非洲各国代表来到这里,参观中国杂交水稻新品种,了解机械化插秧、无人机植保等新技术。代表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并向工作人员详细询问新品种的性状表现、产量水平。

1970年在三亚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打开了突破口。如今,每年冬天都有大量全国各地的水稻育种专家到此开展南繁科研育种。一批批杂交水稻新品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中国杂交水稻也远播至五大洲,在非洲已有20多个国家种植。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金轲介绍,中国农科院与盖茨基金会合作,已向9个非洲国家发放超过1000份绿色超级稻材料,累计推广面积5.7万公顷,比当地品种增产20%以上。

“我们在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培育出一系列适合当地的绿色超级稻品种,还为非洲多国培育了一批本地化育种、制种人才。”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琴说。

杂交水稻在非洲“扎根”,为多国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非洲联盟委员会高级技术顾问莱拉·巴纳巴·洛科桑表示,杂交水稻生长得更快、抗病虫害能力更强、产量更高,能为非洲提供更多粮食,也给当地农民带来更多收入。

在布基纳法索,过去水稻每公顷产量达到5吨已经是很高水平,从中国引进杂交水稻后,每公顷产量能够达到10吨以上。同时,引进的矮秆水稻品种生长周期更短、口感更好、抗病能力更强。

布基纳法索农业、动物和渔业资源部副部长高苏·萨努说,过去该国每年需花费1600多万美元从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进口大米。从中国引进杂交水稻后,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了大米“零进口”。

云南大学研究员胡凤益团队利用多年生野生种和一年生栽培种杂交,成功培育成多年生稻栽培品种并进行商业化生产。

他在本次论坛上介绍了多年生稻在非洲种植的最新情况:他的团队在布隆迪、马拉维、科特迪瓦、塞内加尔、乌干达等非洲国家进行了试验示范种植。结果表明,多年生稻在这些区域可以连续种植收获七个季节,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在水稻国家公园参观时,不少非洲参会嘉宾表达了引进更多中国杂交水稻新技术的意愿,并希望与中国开展从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到加工全链条的合作。

论坛期间,农业农村部提出,开展非洲粮食作物产能提升行动。将围绕粮食体系可持续转型、水稻价值链提升等,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实施合作项目,助力非洲国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